引言:現(xiàn)在的學校教育仍缺乏自主性,孩子們被動地應(yīng)付教師布置的作業(yè),忙于學習課本知識,與大自然的接觸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嚴重缺乏,因此容易養(yǎng)成書呆子,沒有生動活潑的童年、少年生活,培養(yǎng)出來的學生往往沒有個性。因此,即使是中學生或大學生,也應(yīng)該創(chuàng)造條件讓他們走向社會,走向自然,通過觀察、體驗、實踐,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,提高創(chuàng)造能力,成為有用之材。
想象出來的神秘之旅
在寶寶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假裝游戲。比如說,寶寶對著空杯子假裝著喝飲料或給他的玩具娃娃換尿布,這些都是假裝游戲。一歲半至2歲寶寶的假裝游戲較簡單,大多是自己一日生活的簡單重復;2歲的寶寶的假裝游戲不再是自己日常生活的簡單重復,而是對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行為有了一定的概括,比如他會拿起一個玩具電話,對著話筒說:“喂!你是誰呀?”然后進行一番“對話”,最后說“再見”,再掛斷電話;2歲以后的寶寶會把任何物品當成電話,如他會很高興地拿起一塊積木打起電話來;2歲以后,寶寶的假裝游戲變得越來越復雜。他可能不僅僅去喂他的玩具娃娃,而是去為娃娃做一頓美餐,所有這些都發(fā)展了寶寶綜合自己生活經(jīng)驗的能力或使自己新的生活經(jīng)驗變得更有意義。通過這些假裝游戲,寶寶發(fā)展了豐富的想象力,而寶寶所特有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對世界的把握,并且能把這種豐富多彩帶給你。
激發(fā)寶寶豐富的想象力
鼓勵、支持寶寶自發(fā)的假裝游戲,順著他自己的發(fā)展方向,適當給予一定的建議,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:(1)給寶寶提供假裝游戲材料。材料要豐富、衛(wèi)生和安全,要符合寶寶年齡特點,不要提供過多的模型。(2)給寶寶提供假裝游戲的空間?臻g要開闊,不能有太多的障礙物。(3)給寶寶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。在寶寶做游戲時,爸爸媽媽不能取笑寶寶的假裝行為。相反,應(yīng)該尊重、支持他的假裝行為,和他一起做游戲。比如,寶寶拿起一塊積木打起電話時,這時爸爸媽媽也可以拿起積木當電話來接聽寶寶的電話,和寶寶對話。
在沖突中學會相處
我們經(jīng)常會看到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,盡管有時候會發(fā)生沖突,但幾分鐘后又開開心心在一起玩了。這種和同伴一起玩的活動就是寶寶的社交游戲。
3歲前寶寶這種游戲一般有兩種類型:一種是有同伴在場,彼此之間都獨自玩自己的,但是彼此之間會受對方行為影響,如模仿對方的行為。另一種情況是和同伴一起玩,可能共同玩一樣東西,或者彼此配合進行游戲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2歲的孩子通過觀察同伴學會了許多技能。許多孩子直到3歲左右才能較好地跟他人交往,然而非常重要的是讓你的寶寶有機會與同齡伙伴進行交往。盡管他們只是在一起玩,但在玩的過程中,他們就學會了如何談判。這是孩子學習社交技巧,如妥協(xié)、互惠等的最好途徑。當寶寶之間發(fā)生沖突時,不要急于幫助解決,有了沖突,他們要么不歡而散,要么有人作出讓步。如果不歡而散了,他們就會體驗到互不相讓所帶來的后果。對于還想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孩子來說,他會想辦法解決沖突,或者讓步,或者協(xié)調(diào),解決沖突本身就是寶寶學習社會交往的過程。
中國幼兒網(wǎng):http://lyymw.cn/parents/Family.html (親子欄目)編輯:哈哈寶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