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擋箭牌(三字成語)
編輯: 更新時間:2010-05-19 03:21
中國幼兒網(wǎng)教您三字成語:擋箭牌
成語典故解釋: 古代可以抵擋刀箭用的盾牌。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護的東西。
成語拼音: dǎng jiàn pái
成語來源: 廬隱《今后婦女的出路》:“她們拿擁護母權(quán)作擋箭牌,暗地里過著寄生的享樂生活!
成語造句舉例: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中冊:“好在有了這塊擋箭牌,諸事無礙,寬心一放!
成語故事:在定軍山北邊半山上,有一塊半人多高的大石頭矗立在哪里。石壁上有一個雕翎箭的影印和被箭射破的石縫。當?shù)厝苏f,有時放牛娃或砍柴人偶然走過石壁,會發(fā)現(xiàn)上面扎著一支鐵箭,但是可以搖動,卻拔不出來,只要你一松手,眨眼之間就不見了。據(jù)說這就是諸葛亮的擋箭牌。
當年諸葛亮和司馬懿作戰(zhàn),相持扎營于漢江南北,司馬懿的軍營在江北天蕩山上,諸葛亮的軍營在江南定軍山上的“仰天洼”里。這里天然形成一個鍋底形大洼,方圓有四、五里大,可以屯駐軍隊。
有一天,云淡晴和,諸葛亮安排好軍營的事情,便帶上隨從書童,準備登上定軍山頂,觀察對方安營扎寨的情況。恰巧這時魏軍統(tǒng)帥司馬懿也帶著大將夏侯悼登上天蕩山最高峰,窺視蜀軍陣地。忽然隱約發(fā)現(xiàn)定軍山的半山上,有一人手執(zhí)羽扇,正在撥草尋路,漫步登山。他估計,那一定是蜀軍主帥諸葛亮,趁天氣清朗,登山觀察己方的軍情。于是回頭命令夏候悼,速向那人射去一箭!
這時諸葛亮正在低頭踏石登山,猛聽空中似有“呼嘯”之聲,定睛一看,一支飛箭即將射到自己身邊。說時遲,那時快,諸葛亮順手一扇,將山上一塊石頭扇起,擋在身前,并伸手將書童拉進懷內(nèi)。童兒還在疑惑,’只聽“哨啷”一聲,火花飛濺,一支雕翎鐵箭,扎進了石中。書童驚叫一聲: “好險”!嚇出一身冷汗。但是諸葛亮卻淡然一笑,繼續(xù)登山。
從此,這塊石頭便一直矗立在那里,讓游人參觀憑吊。
用法:作賓語、定語;多用于比喻句。
近義詞:暫無